我觉得你误会三星Buds Live了,你要不要听我解释? 您所在的位置:网站首页 buds live音质 我觉得你误会三星Buds Live了,你要不要听我解释?

我觉得你误会三星Buds Live了,你要不要听我解释?

2024-06-12 08:09| 来源: 网络整理| 查看: 265

Buds Live的特色,首先就是它的设计,这种全新的嵌入式设计,其优点是新意十足、过目难忘、回头率有极高的保障,而且它相对于Buds+那种传统圆豆造型来说,会显得更轻巧更贴合大部分人的耳朵,从佩戴舒适度上来说是有提升的。不挑耳道,只要耳廓卡得住就行(有些人戴传统有柄的那种真无线也是左耳戴得住右耳却戴不住,没法子,我们的两只耳朵理论上没法长得一样),侧躺睡觉完全无碍,附件里还有可替换耳翼……可以这么说,三星这次搞出了一个不光独特,还非常不挑耳朵的新设计,牛!

缺点则是,它毕竟没有塞进耳洞里的部分。虽免除了“被插”,却在物理隔音方面有着不可逆的缺陷。就算是个定制耳塞,你切掉导管的话其被动隔音依然不如Final E5000那种直愣愣塞进耳洞的圆柱体,毕竟耳洞是我们接受外界声音的通道,堵住它与否,对于隔音效果是决定性的。

或者我们说直白些:甭管有没有主动降噪,不塞进耳洞的设计都不会太隔音,而堵紧、插紧、塞紧耳洞的那些东西(包括不能发声的3M隔音棉)则都会比较隔音,使用包装里附送的大号耳翼会让隔音得到改善,因为卡在耳廓上部的耳翼变大了,就把塞子顶得更靠近耳道了,乃至可以塞住一部分人的耳道,这种状态下的物理隔音会有明显提升。

然后还有第三种佩戴方式,就是大耳翼的情况下,你把耳塞再人为的往下顶一顶,让下部更加怼进耳道里一点,这样隔音会进一步加分,舒适度其实依然不错——这个佩戴是很人性化,却又很活的,小耳翼、大耳翼、大耳翼+怼紧点,都会带来不同的体验,这一点就相当与众不同了。

Buds Live在ANC(主动降噪)这块儿,采用的算法是削弱低频噪声,保留低频以上的人声这些,这种算法其实也是发出反向声波的思路,只是反向声波很轻,这使得对负压敏感的人不至于在佩戴它的时候感到头晕恶心,不会难受;也使得它对于噪声的滤除是锦上添花性质的,形容一下就是一架飞机略过你头顶,你不会觉得这飞机不在了,而是觉得它离你更远了一些,对于大部分环境噪音亦如是——做得到有效削弱,非常立竿见影的“隔绝”则力不从心。当然原因是两方面的,不够塞耳洞则是主因。

我们周围是有这样一些人,他不喜欢耳洞被插入的异物感,希望是个非入耳,与此同时又希望能降低一部分环境噪音,那么这款产品从设计理念来说就会比较对这部分消费者胃口。

结合我前面说的三种佩戴方式,主动降噪在隔音越好的情况下发挥也会相应有提升,小耳翼可能虚了点,大耳翼模式下整体降噪表现还可以,再怼紧点那就更OK了。

然后是音质——大家都知道Buds+是采用了双单元的一款耳塞,Buds Live可能是因为采用了全新的造型的缘故,换回了单单元,而单元直径则加大到12mm,这个单元的频宽很棒,调音则和Buds+有着明显有不同倾向性:在Buds Live身上我听到了三星一些老音频产品的调调(诸如Q1这样的老MP3),其整体音色会比Buds+更柔和更欢脱一些,高频更明亮,听起来空间感和空气感更强,泛音也更肉嘟嘟些;Buds+对比之下显得声音更直白线条更紧绷,低频量感更丰沛,总体信息量和动态也更强。打个不确切的比方来说那就是:Buds+的声音会显得像是个哥哥,比较孔武有力,Buds Live则如同一母同胞的妹妹,更为秀气更柔美。

这样的区分,使得Buds Live虽然不如Buds+声音扎实饱满,却会比后者在氛围上更适合电子乐以及轻音乐,实际上Buds是偏下半身一些,Buds+偏均衡,Buds Live更偏上半身——是这么一个走向。

需要格外提醒的是,这款耳机你每次佩戴的位置不一样,声音都会有些变化,最好是调整到两边都一样的角度再进行评价,日常使用的话熟悉之后应该会比较轻车熟路。另外耳翼换成大号耳翼之后会导致塞得更紧,出音孔能在耳道那边探个头并且一定程度上堵住耳道,这会使得低频有显著增强,与此同时高频方面的透明度和空间感会有一定削弱,这个“妹妹”一下子就变得强壮起来,你要是再往紧了塞塞,它甚至会HUFI起来(耳翼内侧有L/R可供分辨左右,更换时要记得把耳翼上印字母的一面装在内侧才是正确装法,否则装上去歪瓜裂枣那一看就是错误操作)。

和前面一些产品一样,Buds Live也可以通过APP来改变触控键的功能,以及声音的均衡器倾向,三星这个均衡器是真的直观好用。这款耳机的另一个必须夸的点是,其开关降噪的声音风格基本没有差异,不像有些主动降噪耳机,开降噪是一个声儿,关降噪则完全是另一个味儿——影响这个耳塞听感风格的主要因素是佩戴和耳翼的选用。

我个人是很喜欢Buds Live的调音的,整体来说动圈味儿十足,低频下潜的深度在真无线里很有优势,大耳翼以及大耳翼怼紧两个状态下低频能量感丰沛,与此同时每个音符的弹性都相当的足,不侵略不刺激,听起来十分轻松,乐感颇好。

在通话方面,Buds Live加料到了三麦克风,通话效果实测比Buds+明显更好,绝对是市面上通话效果最好之一;另外加入了对Bixby的支持也是一个明显的升级;支持无线充电,电池盒的电池容量也更大(单耳续航达不到Buds+逆天的11小时,这跟耳塞本体更轻盈以及ANC的加入都有关,不过单边5.5-8小时也够久了),而且配备了快充五分钟使用一小时——可以看得出从定位上来说Buds Live算是略有提升的,加了些更新更高端的功能进去,这些功能也都很好上手,三星毕竟是三星,做这些还是很轻车熟路,很稳健老道的。

延迟这块儿,哎呀,手边木有三星手机这事儿很挠头,延迟等我借到朋友的三星手机之后补条微博给大家吧,目前来说在苹果、OPPO、vivo手机上其延迟表现也还不错,坦白说如今这些蓝牙5.0的新款真无线只要你调教得不翻车,大多都还是胜任王者荣耀和视频的,毕竟技术的提升是一方面,上游给予的技术支持也变得越发充裕,且各个厂牌自己的经验也比以前充足了,所以你要说非常好那很不容易,你要说基本够用那并不难。

写到这里,我们大约可以就着标题,做一番解释了(非官方,仅仅是一些个人看法):

1、Buds Live是Buds+的升级产品么?

答:我觉得不是,这种想法纯属误会。毕竟一个是入耳,一个是全新形态的非入耳,何况苹果也没有在推出Airpods Pro之后停掉Airpods系列,故而我觉得这俩产品应该是两条线,互为补充。

2、Buds Live的降噪强么?

答:不算强,就算是使用大号耳翼的情况下也不算强,不彻底塞住耳道的耳塞,这方面看来是没法多强(科技再进化几年另说,谁也无法预测未来,咱只说目前)。

3、Buds Live的音质,打几分?

答:较真打分的话,我会觉得素质略弱于Buds+一丢丢,但依然是真无线里的一线水准,尤其小耳翼状态下,可能从大众审美来说这个听感比Buds+还要成功,大耳翼状态下低频能量骤然增强然而细节表现依然可圈可点,音质总体表现上显然是很令人满意的。

4、Buds Live这个产品的意义是什么?

答:有很多,首先它这么好看,你适应了这个佩戴会觉得它戴起来又有趣又友好,卖一千出头,功能很全很新,实际用起来上手相当简单易用……那我觉得它对这个价位区间的所有真无线,都能形成有效竞争。须知对于真无线这种经常戴出去的东西来说,一个好的醒目的有逼格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,何况还这么独特对吧?

另外有些人的确想要非入耳,Airpods没有主动降噪,音质和很多性能也不如它,佩戴方面它也更占优,这个点恐怕会打动不少人。

还有些人会很好奇这玩意儿到底怎么样(结合三星前几年在这类产品上口碑较佳,好奇+口碑积累很容易让人盲狙)。

总之呢,这个产品,其实挺难写的,因为小耳翼、大耳翼、大耳翼状态下捅深一些,它是三个降噪表现和三个声音风格。它很独特,它不是我用三言两语就能形容清楚的,它拿来跟任何一款产品做比较其实都会显得有些关公战秦琼。也正因为它是如此新鲜有趣,如此特立独行,如此的卓尔不群,那么它的市场口碑恐怕会很复杂,会有欣赏它和不喜欢它的人为此吵破大天……

而你,在体验之后,会站在哪一方呢?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

【本文地址】

公司简介

联系我们

今日新闻

    推荐新闻

    专题文章
      CopyRight 2018-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